大連市地震局7時許在官方微博上發(fā)布快訊,此次地震發(fā)生在山東煙臺市長島縣海域,震級3.9級。“大連地區(qū)普遍有震感,很多朋友都感覺到了。”地震局官微如是說。
這是中國地震臺網發(fā)布的震中位置
3.9級什么概念?
震級大小的分類:
弱震震級小于3 級的地震
有感地震震級等于或大于3級、小于或等于⒋5級的地震
中級震震級大于⒋5級,小于6級的地震
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6 級的地震。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 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。
凌晨不到3點,你被晃醒了還是搖睡了?
小編也有人被晃醒了
“今天凌晨,就有市民打電話來問,是不是地震了。”大連市地震局值班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打電話的時間在凌晨3點鐘左右,應該是煙臺長島縣海域地震發(fā)生后不久,幾個詢問電話來自開發(fā)區(qū)、旅順,“一大早,也有人來電話詢問,是不是大連發(fā)生地震了。”上述工作人員說,此次地震震中距離大連大約200多公里,大連地區(qū)震感比較明顯的一般是住宅樓的高層。
網友@冪斯特姜:晃動得挺明顯的,睡夢中一開始還以為有人在推我,驚醒后一想就我一個人誰來推我,琢磨了一會兒就繼續(xù)睡了。
@行哥的原單小鋪:我也是被晃醒了,還以為又是附近工程爆破。
當然,也有的人完全無感
網友@小媛媛:看來是小震助眠啊,我說昨晚睡得那么沉。
@坐上火車去東京:睡夢中,根本不知。
大連市地震局方面解釋稱,事實上,大連周圍海域一二級地震較為頻繁發(fā)生,通常人體感覺不到。而人體可以感覺到的三級以上地震發(fā)生頻率并不高。
地震逃生如何逃生
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如果遇到地震如何自救逃生吧。
家里逃生
萬一地震,身處不同場所就得根據實際情況而定,但奪門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選擇,除非你住在平房里,在短短幾秒鐘內能跑到安全地帶。否則,最好就地避震,等首震過后,再迅速撤離。
如果你在家里,發(fā)生地震時,千萬不能滯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間中央,更不能躲在窗戶邊,不要靠近不結實的墻體,不要破窗而逃。應該飛速跑到承重墻墻角、衛(wèi)生間等開間小,有支撐的房間,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處。住在平房可躲在炕沿下,但要避開大梁。住樓房者,發(fā)生地震時千萬不能到陽臺、樓梯、或去乘電梯,更不能跳樓。因為陽臺、樓梯是樓房建筑中拉力最弱的部位,而電梯在地震時則會卡死、變形,跳樓無論怎樣,最后的結局都會一樣恐怖。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。在重心較低、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,并緊緊抓牢桌子腿。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,無論如何,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。
戶外避震
在戶外發(fā)生地震時,應迅速離開各種高大危險物,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、街橋、立交橋,高煙囪、水塔等,避開電線桿、路燈、廣告牌,可以就近選擇開闊地避震。如果在野外,就要飛速避開水邊,如河邊、湖邊,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。還應避開山邊的危險環(huán)境,如山腳下,陡崖邊,以防山崩。不要在陡峭的山坡,山崖上,以防地裂滑坡。如遇到山崩、滑坡,要向垂直于滾石前進的方向跑,切不可順著滾石向下跑,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,或蹲在地溝,要保護好自己的頭部。
公共場所逃生
如果在學?;蚬矆鏊?,一旦發(fā)生地震,首先要做到聽從老師或現(xiàn)場工作人員的指揮,千萬不能慌亂、擁擠。應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撐物下面,用手或其他東西保護頭部,盡量避開吊燈、電扇等懸掛物。待地震過后,聽從指揮,有組織地迅速撤離。如果在商場、書店、展覽館等處發(fā)生地震時,還應避開玻璃門窗、櫥窗和玻璃柜臺以及高大、擺放不穩(wěn)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貨架。
行駛中的車輛避震
駕車者應盡快減速,逐步剎閘,汽車靠路邊停車。
發(fā)生大地震時,汽車會像輪胎泄了氣似的,無法把握方向盤,難以駕駛。必須充分注意,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。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,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。
要趕快離開車子。很多地震時在停車場喪命的人,都是在車內被活活壓死的,而在兩車之間的人,卻毫發(fā)未傷。強烈地震發(fā)生時,如果你正在停車場,千萬不要留在車內,以免垮下來的物體壓扁汽車,造成傷害;應該以臥姿躲在車旁,掉落的物體壓在車上,不致直接撞擊人身,可能形成一塊“生存空間”,增加存活機會。
為不致卷入火災,請把車窗關好,車鑰匙插在車上,不要鎖車門。
乘客(特別在火車上)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、柱子或坐席等,降低重心,躲在座位附近。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,面朝行車方向的人,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,護住面部,身體傾向通道,兩手護住頭部;背朝行車方向的人,要兩手護住后腦部,并抬膝護腹,緊縮身體,作好防御姿勢。
乘電梯時的避震
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,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,一旦停下,迅速離開電梯,確認安全后避難。高層大廈的電梯,一般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。地震發(fā)生時,會自動地動作,停在最近的樓層。
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,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(lián)系、求助。
不幸被埋壓應怎樣處理?
1.不幸被埋壓時,要保持冷靜,輕輕活動身體,使各部位脫離被壓的困境;在被埋壓范圍內尋找可以利用的水,食物,設法延緩生命,等待外援。
2.被埋壓時,若受傷重,暫時不能脫險,被埋壓肢體不能擺脫出來,不要亂喊亂動而消耗體力,要盡量保持呼吸道通暢,等待救援。
3.尋找手邊可以敲擊的金屬物品或發(fā)出明顯聲音的物體,做好敲打呼救或呼喊呼救的準備,隨時等待救援。
4.有可能的話,找一個容器可以用來接尿,以備無水時代用。
5.堅定必勝信心,鼓勵自己克服困難,頑強生存。
不幸出血怎么辦?
1.止血、固定。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。開放性創(chuàng)傷,外出血應首先止血,抬高患肢,同時呼救。對開放性骨折,不應做現(xiàn)場復位,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,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(chuàng)面,簡單固定后再進行運轉。不同部位骨折,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,并參照不同傷勢、傷情進行分類、分級,送醫(yī)院進一步處理。
2.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。遇到大面積創(chuàng)傷者,要保持創(chuàng)面清潔,用干凈紗布包扎創(chuàng)面,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,應立即與醫(yī)院聯(lián)系,及時診斷和治療。對大面積創(chuàng)傷和嚴重創(chuàng)傷者,可口服糖鹽水,預防休克發(fā)生。
3.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,注意飲食飲水衛(wèi)生,防止大災后的大疫。
皮膚破損出血 忌用泥土糊
民間有種說法,對于皮膚破損出血的情況拿泥土糊上去可消炎止血。這其實是一個誤區(qū)。泥土中含有一種厭氧菌破傷風桿菌,用這種方法不僅起不到消毒止血的功效,還很容易導致破傷風,重者致命。
近肢端動脈出血綁扎點 忌就近
震中如果造成手臂部或小腿部近肢端(也就是靠近手、腳的踝部)動脈出血,在綁扎時,要注意不能在出血點就近部位縛扎,應選擇過膝、過肘的綁扎點。因為相應大血管穿行于尺橈骨和脛腓骨之間,不利于止血且易傷及相關神經(橈神經)。
頭部外傷(顱腦損傷)出現(xiàn)的耳漏鼻漏 忌堵塞
地震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有建筑物坍塌引起人體機械性外力傷害、掩埋窒息性損傷、震后水電火氣等引起的次生傷害三個方面。震中由于打、砸、彈擊、撞、撕拉、震動、擠壓、碰跌等方式很容易引起顱腦損傷,顱骨骨折經耳朵和鼻子流出腦脊液,此時不少人習慣性的做法是仰起頭或堵住。殊不知,這樣做很容易導致顱內壓升高,加重顱內損傷,并且回流液體也容易導致嚴重的顱內感染。
腸子外露 忌往回塞
肚皮是人體上很薄很脆弱的部位,一旦在震中受傷,很容易造成肚皮被刺破使腸子脫出。遇到這種情況,大家的下意識動作是用手托住脫出的腸子往肚腔里塞,這也是十分錯誤的做法。原因有三點:1、脫出腸子很容易被感染,在沒有醫(yī)療條件的情況下,自己往回塞很容易導致嚴重的腹腔感染;2、盲目地回塞腸子時,容易使腸子扭塞,導致機械性腸梗阻;3、脫落出的腸子很可能已經被刺破,回塞容易導致一些糞便等臟物透過腸壁溢出,導致嚴重腹膜炎。
胸部有銳利物刺入 忌拔出
震中建筑物坍塌很容易導致銳利的器物刺入人體胸部,此時,很多傷者習慣性的動作是順手將銳器拔出。要注意,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。原因有兩點:首先,在沒有救護措施時突然拔出器物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,大量出血,危急生命。其次,大氣在拔出銳器的瞬間很容易進入負壓胸膜腔,造成氣胸,引發(fā)縱隔擺動,擠壓心臟而停跳。正確的做法先用手穩(wěn)固住插入物,也可簡單用布條(緊急情況時可用衣服等代替)輕輕束縛住銳器刺入部位,避免劇烈活動,等待或尋求救援。
遇有害氣體泄漏 忌順風躲避
地震中各項設施損壞,有害氣體泄漏的情況時有發(fā)生。很多災民遇到這種情況時都十分慌亂,只顧逃跑躲避忽略風向。很多人甚至是盲目地跟著人群順風而跑。要注意,此時逆風而上是最正確的躲避方法,可有效避免有害氣體順風而下,致人體受到的傷害。
骨折后(被砸后)肢體 忌“輕舉妄動”
震中倘若遇到被砸的情況,首先要考慮骨折的可能性。那么在自救的過程中,要避免被砸部位的活動,防止骨折斷端受到二次傷害,加重血管和神經的嚴重損傷??梢虻刂埔?,找兩個小木棍之類的東西越過關節(jié)夾住骨折部位,再用繩或布條纏繞,以遠端指趾不麻木為宜,就會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。
自救時呼救 忌盲目大喊大叫
地震時如果被困無法逃脫,大家都知道通過呼救引起救援人員注意。但通常有很多人出于驚慌,在被困時聲嘶力竭地哭泣,拼盡全身力氣呼喊自己的親人,要注意這樣盲目的持續(xù)大喊大叫,會過多地消耗體力,導致肌體耗氧量增加,容易引起昏厥或休克。此時應抓住時機有效呼叫,尚可充分利用一些手邊的金屬物進行敲擊,或采用發(fā)光的亮片(如玻璃、鏡子等),通過反射光引起救援人員注意,如有收音機可開大音響等多種呼救方式,從而達到自救呼叫的目的。
頸椎損傷 忌抬頜后仰
地震中被長時間掩埋的傷員獲救時,常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,喜歡后仰一下頭、深呼一口氣,好像這樣才能把胸中的廢氣排除干凈,但往往此時意外就發(fā)生了。由于地震坍塌、高處墜落等因素,頸椎最易受到損傷,在長時間不動的情況下突然后仰過深(這種后仰動作在急救醫(yī)學上稱為“鼻頜位”),容易導致頸髓橫斷,造成脊髓休克,危及生命。正確的做法是用雙手扶住頸部,兩側相對制動,最大限度避免頸髓橫斷致命性二次損傷。
被困時呼吸 忌快而淺
正常情況下,人體的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2~20次,在遇到地震等險情災難降臨時,人們處于驚慌失措或過度恐懼的狀態(tài)時,呼吸容易急速,換氣頻率加快。但快而淺的呼吸容易使二氧化碳的呼出過多,而人體呼吸機氧供不充分,引起呼吸堿中毒,使氧解離曲線左移,組織釋放氧受阻,致機體缺氧更進一步惡化;由此而導致昏迷等危及生命的嚴重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。故自救時應控制情緒、保持鎮(zhèn)靜,宜采用慢而緩的呼吸方式,避免上述情況。
震后心理疏導很重要
對于遭受震感的人來說,很可能會產生兩種心理:一是抱怨,地震了,為何事先沒預報;二是恐慌,擔心在下樓或乘電梯時發(fā)生意外,尤其對高層建筑避險心有余悸。專家介紹,這都是正常心理。因為不確定性和應急性,是公共安全突發(fā)事件的重要特征。而我們人類也正是在災難中生存和發(fā)展起來的。面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突發(fā)事件,抱怨憤怒無濟于事,也于事無補。這時若能保持良好的心態(tài)和理性的反應,就能積極應對突發(fā)事件,減少傷亡和損失。
良好心態(tài) 可規(guī)避災難傷害
在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“12秒自救機會”,即地震發(fā)生后,若能鎮(zhèn)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,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機會,否則,兇多吉少。曾有統(tǒng)計發(fā)現(xiàn),地震時被落下物砸死的人,超過被壓死的人,可見冷靜和好心態(tài)就是逃生力和減災力。專家介紹,保持良好心態(tài),往往能規(guī)避突發(fā)事件所帶來的傷害。人在遭遇突發(fā)事件時,不同的人心理反應是不一樣的,心理素質較好者,也會感到緊張害怕,但大腦清醒,肌肉有力,反應敏捷,行動有力;心理素質不好者,如平素膽小怕事者,見災難臨頭會目瞪口呆,不知所措,不知趕快逃離,最終遭致危險。盡管每一個人面對恐慌、災難、死亡等危險,都會感到擔心、害怕,這是人之常情,也是心理表現(xiàn)的應有之義。所以說,即使必須要面對災難,人們也更應該表現(xiàn)出堅強的一面,害怕不是辦法,擔心也無濟于事,只有坦然面對,設法解決,這才是成熟心理的凸顯。
加強對突發(fā)事件的應付能力
“當然了,人對突發(fā)事件的反應方式,既與個體特征有關,也與訓練有關。”專家說,平素加強人們對突發(fā)事件的應付能力的訓練,特別是對心理素質較差的個體進行這種訓練,是非常有益的。如地震更加頻繁的日本,他們的抗震防震教育就是從孩子抓起的,并且還將每年的9月1日設定為全國的防災日,組織大規(guī)模的防災演習。相對而言,我們的安全預防教育則相對匱乏,比如許多高層建筑職員不掌握自救知識,沒經過逃生演練,由于無知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。其實,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肯定優(yōu)于普通建筑,并且設有若干應急樓層,知道這些,自然就能冷靜應對了。